我的育人故事|语传学院公共英语部王建军老师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语传学院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坚守一线、潜心育人、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推出“身边的榜样”、“我的育人故事”等系列文章,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成长。





图片1.png

王建军,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公共英语部教师,英语写作中心资深指导教师,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长期坚守一线教学,主讲《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交流》等。

图片2.png





缘起

读书时,特别羡慕那些老师,觉得他们知识渊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本科读的外语学院,一次偶然机会走进老师办公室,听到他们用英文聊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该就是那时,一颗种子,一颗迫切想成为老师的种子种下了。研究生毕业,踌躇满志杀入招聘市场,过滤一切干扰选择,只留下教师岗位,无论如何,要成为一名老师。经过激烈的竞争,淘汰,再竞争,再淘汰,终于来到了北京交通大学,圆梦三尺讲台。


图片3.png




征程


来到交大,加入公共英语团队的第一天,一种温暖,一种家的温暖就扑面袭来。首先,资深教师毫不保留,通过传帮带,及时解决“青椒”教学中各种困惑。同时,“青椒”互相激励,勇做先锋,各种教学大赛中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我先后担任《中级英语》《高级英语》《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交流》等课程主讲教师。授课过程中,充分备课,深挖教材,结合学生真实学情,制定最合适教学计划,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同学多说,用英语表达思想。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各种教学活动配合度高,英语各项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交大英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在这改革的洪流中,我有幸成为一员,为本研贯通、特殊用途英语建设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图片4.png





回首


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回头看看,想想,总结过往,希冀未来变得更好。毕业来到交大,时间的齿轮一刻也没有停歇,镜中的我,鬓角业已泛白,不禁感慨万千。一方面身为教师无怨无悔。聒噪的大环境,庆幸自己没有乱了阵脚,没有忘了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备好每一次课,关心每一个同学,真正把同学放在心上,引领同学们借助英文媒介,讲述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深感还有很多进步空间。作为英文教师,详细讲解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只是工作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课程思政。众所周知,语言课堂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口语课堂可以设计辩论话题加深中西文化比较,进而增加同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增加民族自豪感。课堂展示可以通过设计相关题目,例如“科技报国,我能做些什么”,“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自信”等增强同学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讲解英文知识同时,不可避免要接触西方文化。这时如何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分析文化,树立正确三观,对于英文教师来说,重要性绝不亚于教授语言技巧本身。


图片5.png





展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诗篇道出师者的奉献,师者的神圣。作为交通大学一名普通的教师,作为语言与传播学院一名普通的员工,我经常扪心自问,我是否做出应有的贡献,我是否促进青年学子思考,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下一次回首,下一次总结,答案是肯定的,“我做到了”。




供稿:王建军

排版:瞿思嘉

责编:王靖雨

审核:王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