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高艳一行赴中国新闻网开展合作交流

2月22日下午,副校长高艳一行赴中国新闻网洽谈合作事宜。中国新闻社副总编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主任兼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宋方灿、王凯、中国新闻网总裁助理兼总裁办主任金跃、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助理兼重大项目办主任刘羡、中国新闻网总编室副主任杨丽参会交流。一同前往的还有语言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虹英、院长耿纪永,传播学系张梓轩、黄彪文、王靖雨和实验中心郭轶。

图层 1.png

交流会上,高艳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同时着重就语言与传播学院的优势特色进行了说明。她表示,通过参观看到中新网通过创新栏目设置和传播形式,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拓了丰富的渠道,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双方可以开展交流合作的领域。首先,人才培养方面,希望能与中新网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让我校外语与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其次,师资队伍方面,希望推进双向交流互派,我校教师到中新网挂职锻炼,也欢迎中新网的业界专家来到学校深入课堂,双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第三,科学研究方面,双方可以结合各自专长开展联合立项和智库研究,深化业界与学界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共同提升。第四,在讲好中国交通故事方面,北京交通大学拥有广泛的海内外行业资源,双方可以在人文交流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图片2.png

耿纪永介绍了语言与传播学院的办学情况与发展思路。作为双一流高校中唯一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于一身的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国际传播资源。学院拥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硕士点和学校自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研究”,拥有英、西、葡、日、法、德、俄多语种资源。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全面响应,将“国际传播”列入学院“十四五”规划,期待与中新网携手共同加强建设。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对中新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就双方后续开展的合作领域进行说明。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中国新闻网是中新社的官方网站。近年来,中新网创新内容形式,出品了包括“习言道”、“东西问·中外对话”、 “大道同行”、“红星何以照耀中国”、“我们这十年”、“解码中国文化基因”等融媒体栏目。各新媒体平台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了以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为主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总用户超4亿。目前中新网正积极开展与各大高校的合作,期待与北京交通大学能在“交通+国际传播”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

会议最后,语言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虹英表达了感谢,认为双方对高校人才培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具情怀和担当。去年11月中新网已来校进行前期合作接洽,今年2月双方草拟了专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书。本次交流就合作领域与合作项目进行深度交流,并达成了较为明确的意向,后续将积极推动落实、加快建设进程。


图片3.png

会前,副校长高艳一行参观了中新社4K超高清演播室、融媒体中心采编平台等,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中心主任兼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做了深入介绍。

撰稿、责编:王靖雨

排版:陈朝露

审核:王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