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主办首届“中国健康传播理论的本土化构建”主题学术工作坊

2023年7月18日至20日,“中国健康传播理论的本土化建构”主题学术工作坊在京召开。本次工作坊由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主办,并得到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伦理学》、“MHM Journal”、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以及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健康传播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工作坊吸引了来自近三十所高校的健康传播研究者和健康医疗工作者参与,共同探讨中国健康传播未来的发展方向。

f86a453900be967bb44d1212e60d62b.jpg

本次工作坊邀请到多位健康传播研究专家担任评议嘉宾:美国代顿大学名誉教授、堪萨斯大学教师、“Health Communication”创刊主编Teresa Thompson;加拿大皇家大学传播与文化系系主任、加拿大健康传播学刊“MHM Journal”主编李臻怡(Zhenyi Li);美国德克萨斯基督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庄洁(Jie Zhuang);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孙少晶,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王帆;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苏林森;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周彬,副教授、院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静茜等。

02e4fcf944ab526ef2f705b74336155.jpg


在开幕式上,刘凯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致开幕词。他强调中国健康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在中西医学观念交融的背景下,推动健康传播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

图片3.png

随后,来自传播学、语言学、生物医学、护理学、心理咨询、艺术疗愈、慢性病管理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和健康医疗实践者分别就构建健康传播的本土化道路分享了各自所在领域的内在需求、动因和展望。


《中国医学伦理学》主编、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明旭分享了《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在推动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及新冠疫情期间关于医患关系研究中的系列成果和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特聘教授田海龙以及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李明子分别从本土化视角探讨健康传播,强调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必须构建中国语境下独特的理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少晶向所有与会人员、以及支持本次工作坊的各单位和工作人员们表示了由衷感谢,强调基于中国现实社会语境创新健康传播理论,进一步指导健康传播实践。


0e6eff72ccc45906bd8c254f3a46171.jpg


422055cc5c8d9a130dff5bce46ad5ab.jpg







efd609b4b563dadcad80ba70ccce1af.jpg

开幕式的最后,Teresa Thompson教授介绍了“Health Communication”期刊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刊的发展历史、聚焦领域以及投稿要求等。

9629a6b30c160426a3b0b4773ffff4d.jpg

本次工作坊共有20篇论文以全文汇报的形式呈现,10篇以摘要报告的形式呈现,收录论文涵盖主题丰富,包括新冠疫情下的健康传播,健康信息搜寻与媒介使用,健康话语、叙事与文化情境,在线健康社群、人际传播与家庭等议题。许多研究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为中国健康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多跨学科思考。

撰稿丨郑博文 熊彤童 邬雨萌等

排版丨肖韫

责编丨王晓培

审核丨王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