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语传学院董媛媛老师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语传学院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坚守一线、潜心育人、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推出“身边的榜样”、“我的育人故事”等系列文章,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成长。






董媛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荣获“学生最敬爱的老师”称号。目前研究领域是互联网治理、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新闻实务等,共计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2项教育部省部级规划项目和青年项目,主持中央网信办专项委托课题等,相关研究成果被教育部、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采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11年入职交大,至今已有12个春秋。我始终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情怀,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辛勤耕耘。

图片3.png





潜心研究教学,发挥创新精神

12年来,我共上过9门本科生专业课和2门研究生专业课,其中本科生课程多为专业主干课,每年都超额完成学院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获得学生“最敬爱的老师”荣誉称号,“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学院优秀教学奖等等,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学生评价我:“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一直记得我的博导复旦大学刘海贵教授对我说过的话:“从小学生到博士生,你上过很多老师的课程,如果用心把这些老师的优点借鉴过来,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裨益。”为了备课《视觉传播》,我几乎看遍了视觉传播和视觉文化相关的慕课,创造性地把这门专业课打造成“传播+文化+设计”课堂,学生视觉作品在学院展出,形成独具风格的“视觉传播学生作品走廊”,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获评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性教学学生作品”。在《新闻采写》的课堂上,我带领学生从新闻选题到采访提纲,再到实地采访和新闻写作,不断增强同学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记者们在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都留下了采写典型人物的新闻作品。


图片4.png




尊重学生兴趣,精准培养人才


一直以来,我培养学生的原则就是以尊重学生自身兴趣为前提,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的学生热爱新闻事业,我就为他们创造新闻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醉心于做学术研究,我就带他们做科研写论文;有的学生擅长沟通,我就会把外联事务交给他们锻炼;还有的学生外语出色,或者精通剪辑视频,或者喜欢设计视觉LOGO,我都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精心呵护和培养。

我始终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给予学生关怀和爱,把他们的闪光点发掘出来,并为他们创造发光的条件。我指导的大创项目7项,其中2项北京市获奖,5项校级获奖;我先后担任传播1102和1602班班主任,所带领的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北京交通大学周恩来班第四名;我曾作为北京交通大学班主任代表,在全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为全体师生读信;也曾在北京交通大学2019届“师生情”研究生毕业晚会与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同台主持。


图片5.png





主动投身实践,助力产教融合


我在学院建设中也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曾领队开展学科建设企业调研活动,先后调研了小米、知乎、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洽谈共建实习基地,助力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形成调研报告,发布多篇新闻报道,提高了学院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片9.png


我作为牵头人,促成学院与字节跳动子公司签订“北京交通大学今日头条实习实践基地”协议,支持建设一批共享型实践基地,深化产教融合,为校企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曾率队带领传播学14名硕士研究生前往内蒙古科左后旗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调研实践活动,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整理10万字访谈内容,形成3万字调研报告,在主流媒体发布新闻稿,拍摄三部纪录片和相关短视频,获评北京交通大学重点资助项目以及首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研究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基于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我荣获了2019年学校就业创业工作贡献奖。


图片7.png
图片8.png





老师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老师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的岗位永不调换,但我的足迹却遍布四方。今天以及未来,我都会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永远守护这份神圣的荣光。




供稿:董媛媛

排版:瞿思嘉

责编:王靖雨

审核:王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