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为了确保2026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北京交通大学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办法》的相关要求,现制定《2026年语言与传播学院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获得推荐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3.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4.身心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可接收推免生的硕士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英语笔译(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共4个专业,各专业计划招生数如下:(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数

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类别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7

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全日制

02

英语语言文学

全日制

03

翻译研究

全日制

04

跨文化研究

全日制

050300

新闻传播学

7

01

新闻学

全日制

02

传播学

全日制

03

网络与新媒体

全日制

04

国际新闻与传播

全日制

055101

英语笔译(专业学位)

16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055200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4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三、申请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证;

2.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本科成绩单,要求加盖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

4.学术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国家英语四(六)级成绩单、获奖证书等;

以上申请材料由考生在我校推免预报名系统上传电子版图片,可通过对原件进行扫描或拍照生成,上传电子版为pdf或jpg格式,每个附件大小不超过1M。申请人必须保证全部申请材料以及网上报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我校将取消申请人推免录取资格,并通报申请人所在学校,责任由申请人自负。 

 

流程

1. 申请

(1)申请人浏览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网址:ttps://yzb.bjtu.edu.cn/index.htm),查看《北京交通大学2026年推免生招生专业目录》,选定报名专业。

(2)9月9日至9月12日申请人登录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的“推免预报名系统”(网址:https://gsadmission.bjtu.edu.cn/recommend/signin/)进行预报名,报名类别选择“推荐免试”,按系统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申请材料,每个申请人只能填报一个志愿

(3)9月22日,申请人(含已参加我校推免预报名的申请人)须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进行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

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9月22日9:00开通,如开通时间有变化,以最终实际开通时间为准。

(4)无论是否报名预推免,也无论是否通过我院预推免复试,有意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可在教育部的“推免服务系统”开放后,在该系统中报名。我院根据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中的录取进度及报名情况,如有专业未录满的情况将再次在报名的考生中进行选拔复试,期间请及时关注推免系统和学院通知。

2.复试:

1复试时间

学院暂定于2025年9月15-20日间进行预推免复试(具体时间以学生收到的通知为准)在教育部的“推免服务系统”开放后如有部分专业未录满情况,学院将再次在报名的考生中进行选拔复试,期间请及时关注推免系统和学院通知。

(2)复试方式

我院预推免复试采取现场考核方式。在教育部的“推免服务系统”开放后如有部分专业未录满情况,将采取网络远程方式进行。

学院成立推免招生工作小组,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根据申请人情况遴选、确定复试名单。将通过邮件、学校预推免系统等方式通知考生,收到预推免复试通知者按照学院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网上接收复试通知并参加复试。

3)复试考核内容

包括材料审核和综合考核环节

材料审核材料审核按照两级制打分,即,P(通过)和F(不通过)。

综合考核:主要对学生的外语能力、专业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复试满分为100分。

具体为:各学科专业提前给定若干议题,由考生选取其申请学科方向内的任一议题展开论述,学院对于是否准备PPT没有要求,但外国语言文学、英语笔译专业考核过程中所用语言应为英语,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外语能力、个人的研究兴趣、读研学习规划(2分钟),分学科和方向进行选题展示(8分钟),考核教师与考生就选题进行交流研讨(10分钟)。

4复试缴费:接到通知并确认接受复试的考生请复试前通过我校“推免缴费系统”交纳复试费(100元/人),缴费网址:https://gsadmission.bjtu.edu.cn/recommend/signin_new/

五、录取

1.复试结束后,学院确定复试考生成绩排序,根据招生名额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

2.拟录取的推免生须按照教育部及学院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完成注册、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上传照片、网上支付、填写志愿、确认待录取等步骤,网报专业须与拟录取专业一致。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的推免生,原则上学院将不再保留其拟录取资格,学院可相应依次递补拟录取。

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预计9月25日开通录取,如开通时间有变化,以最终实际开通时间为准。

3.推免生一旦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接受待录取通知,则不可再接受其它志愿的待录取通知。

4.拟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六、修业年限

我校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英语笔译(055101)、新闻与传播(055200)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延长期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在基本修业年限外不超过2年。

七、学费和奖助学金

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研究生学费。我校设有多项研究生奖助学金,具体申请要求和流程以学生手册为准。

八、培养地点和住宿情况

(一)培养地点

我校研究生培养地点包括北京校区、唐山研究院、海滨实验基地(黄骅)、威海校区及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从2025年起我校设立渤海计划,只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渤海计划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主要在唐山研究院和相关基地完成。威海校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主要在威海校区完成。

(二)住宿情况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安排北京校区住宿。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

1.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卓工计划专硕原则上安排北京校区住宿。

2.经济管理学院、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法学院专硕,不安排住宿;其他学院专硕,第一学年安排唐山研究院住宿,原则上第二、第三学年安排北京校区住宿。

3.“渤海计划”专硕在学期间安排唐山研究院住宿。

4.威海校区专硕安排威海校区住宿。

特别说明:住宿期限以录取专业的学制为准,对超过学制年限的研究生,学校不再安排住宿;

我校正在建设雄安校区,根据雄安校区建设进度,所有研究生住宿政策如有变化,按最新政策执行。

其他

1.未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确认的推免录取结果,一律无效。

2.推免生接收工作结束后,推免生拟录取名单将在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网址:https://yzb.bjtu.edu.cn/index.htm)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

、联系方式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10-51682183

邮箱:ycyz@bjtu.edu.cn

学院网址: https://yyxy.bjtu.edu.cn/cms/ ——招生与就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科(如需邮寄材料,请务必使用EMS,其他快递无法入校)

邮编:100044

 

 


附:各学科给定议题(考生择一项做准备)

 

外国语言文学

一、英语文学方向

1. Nature complex in Lake Poets

2. Eco-writing and Eco-critic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3. The image of China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4. Humanism in Shakespeare's dramas

5. Feminist writing in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6. Science fiction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troducing and interpreting some well-known writer(s) or work(s)

7. Postcolonial Studies

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

1. Generative Grammar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nguage education

3. Cognitive Linguistics

4. Corpus Linguistics

5. Discourse Analysis

6. Second/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7. Language policy and Linguistic Landscape

三、翻译方向

1. Translators in translation

2. The study on translation theories

3.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works

4.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5. Cogni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6.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7. AI and Translation

四、跨文化研究

1.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Inter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 Intercultural Ethics and Cri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3. Sustainabl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Global Dialogue on World Heritage

4. Challeng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in the AI Era

5.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AI Era

6.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arrative System and Intercultural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orld.

7.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Cultivat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Global Competence.

 

英语笔译

1Ethics and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MT)

2The Deepening of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GILT)

3Translation Ethics and Ideology

4The global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5Collaborative and Crowdsourced Translation

6Crisis and Emergency Translation

7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 in Translation

 

新闻传播学科(不区分学硕和专硕)

1. 从AIGC工具的算法偏见角度,探讨AI广告的潜在社会影响。

2. 以媒介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长短视频之争的未来趋势。

3. 探讨文旅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路径。

4. 探讨兼顾UGC生产、传播活力与新闻真实性保障的实践路径。

5. 探讨中国电影平衡本土文化内核与国际传播接受度的内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