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铁路翻译创新:语传学院团队荣获全国MTI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
2025年11月1日,第二届全国MTI教学案例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圆满落幕。语传学院英语系教师姚亚芝和冯蕾组成的团队凭借其前沿教学案例《大语言模型辅助的铁路文献多模态国际传播》,荣获大赛翻译技术组二等奖,团队排名高居该组别第二。

本届大赛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主办。赛事共吸引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122所高校的247个案例参赛,参与教师逾千人,竞争十分激烈。
大赛设置笔译、口译、翻译技术和翻译项目管理四个组别,各组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经过多轮匿名评审,最终在翻译技术组别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若干。英语系教学团队的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其在翻译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扎实积累与创新实力。

该案例以作家王雄撰写的报告文学《铁路12306密码:中国铁路互联网客票系统探秘》第二章的英译与国际传播为具体任务,旨在培养翻译硕士(MTI)学生运用大语言模型进行专业文献翻译与多模态跨文化传播的复合能力。案例创新性地创设了国际铁路业界交流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构建专业知识图谱,并设计了一套从译前分析到译后多模态转化的“三层级提示词架构”。其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AI赋能多模态翻译闭环模型”,成功地将传统翻译教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多模态传播理论进行了有机融合。
案例选题与设计高度契合我系MTI项目“服务铁路‘走出去’战略,聚焦交通翻译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12306系统为翻译内容,精准呼应“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时代命题。在案例撰写过程中,材料筛选与教学设计得到我系兼职教授、外交部前驻瑞典与新西兰大使陈明明的专业指导,有力保障了案例在专业性与跨文化传播维度上的高度。
作为获奖代表,案例负责人姚亚芝应邀在赛事翻译技术分论坛进行案例宣读与专题发言。她在分享中强调:“实践证明,该模型不仅能系统提升学生的术语管理、提示词设计与跨文化适应等核心能力,更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教育转型提供了清晰可行、可推广复制的教学路径,有助于培养面向未来语言服务需求的高层次翻译人才。”
该案例紧密对接语言服务行业技术前沿,教学场景设计合理,技术应用路径清晰,具备突出的实践价值与创新示范效应,是推动翻译专业学位教育面向未来、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优质成果。
供稿|冯蕾
排版|瞿思嘉 李奕萱
责编|王靖雨
审核|孙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