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培养”系列报告第26期成功举办
10月27日晚,语言与传播学院“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培养”系列报告第26期成功举办。报告邀请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外文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敬慧主讲,报告题目为《跨文化交流中的共情和合智慧》。
此次报告由语言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郝运慧主持,公共英语教学部教师李良会等教师出席,全校近百名师生参加。

王敬慧首先从自身经验说起,谈到人生要经历“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引导学生领悟深厚的中国文化及其背后的大智慧。她从文化冲突与常识的关系展开分析,说明常识的主观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将学习过程分解为“学习、倒空、再学习”的步骤,才能真正融入跨文化环境。接着她又从“容易”两字的字形演变分析,即“包容差异”,引导同学只有拥有容纳差异的能力,才能坦然应对变化,事情也能变得容易。

接着王敬慧通过解读“和”,分享跨文化交流的三种类型及其背后的涵义与境界,并用大同世界勉励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及生活中包容差异、尊重差异。问答环节,王敬慧详细深入地解答了学生提出的关于谦逊、自由的概念、翻译与文化平等的问题。

讲座后,郝运慧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正如《易经》是宇宙的规律一样,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文化智慧是更深厚的算法,希望大家能够用心领悟。

撰稿|李良会
审核|孙文博 郝运慧
责编|王靖雨
审核|孙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