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语言学与我国的外语教学学科建设”名师讲坛圆满结束
2018年11月23日10点,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俞理明教授的讲座——“教育语言学与我国的外语教学学科建设”在思源西楼610拉开序幕,本次讲座由研工部主办,语言与传播学院承办。俞教授任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多伦多大学杰出校友,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多个职位,在国际和国内重要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专著、译著和各种教材十多部,完成教育部文科规划项目一项。同时,还致力于中加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曾获加拿大政府颁发的加拿大研究特别奖。
众多从事英语教学一线的老师和语传学院的研究生们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伊始,语言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书记郝运慧老师致欢迎辞。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俞理明教授针对教育语言学与我国的外语教学学科建设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和语言学这一独立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使得广大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讲座内容回顾
俞理明教授从教育语言学背景、学科与学科性、我国外语(语言)教学学科和教育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学科四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进行教育语言学和我国的外语教学学科建设。
首先,俞教授提出,2017年3月7日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将语言学从语言文学专业中脱离出来,与文学成为平行学科,使语言学设立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这一转变是非常审时度势的。俞教授从语言和教育是融合成一体的这一切入点指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学科的健康全面发展;而此前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不明确已经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外语相关人才的有效培养,故而调整语言文学学科结构,提升语言科学的地位,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一带一路”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家发展战略,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学科交叉与交流、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接着,俞教授指出,学科(discipline)是涉及学术与教学活动过程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纪律,也涉及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学科性(disciplinary identity),是一门学科之所以能独立存在的基本特性。此外,俞教授还针对学科性争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本质上还是具有语言学的学科性,然而,形成新的学科体系为归宿,把语言学理论跨越到教育实践中来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接下来,俞理明教授针对学术学科与教学学科援引专家王文斌、李民对于这两个类目的定义,指出只有当某一科学领域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成为学术学科,只有在学术学科已经确立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科目的发展。若学术学科尚未完全确立人们仅将之当作教学科目,其结果往往是教学科目缺乏系统的理论建设和科学的整体规划,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易致学科知识在低水平重复、学科教学于浅层次徘徊、学科发展后续乏力等问题,轻则掣肘重则阻滞学术学科的健康发展。
最后,俞理明教授为大家讲述了我国外语(语言)教学学科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以及应如何对其进行建设。针对学科建设不力成为阻碍自身健康发展的瓶颈,学科意识薄弱外语教育一直未曾获得应有的学科地位,学科定位仍然有偏差,应用语言学存在身份危机等指出我国外语教学学科亟待系统和科学的规划,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形成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外语教育竞争。
讲座尾声,与会老师们向俞教授提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包括:相对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我国英语教学在对跨文化交际中做出的贡献有哪些不足?应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大背景下,我们应如何进行课程设计用英语来学好中国文化?俞理明教授一一解答,为大家拨开云雾。最后,在广大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蒋静
文:刘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