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念隔山海 山海皆可平 ——专访语传学院西语1701班班主任张笑寒老师

#张笑寒老师是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西语1701班的班主任,她班上共有26名学生,其中有14名学生在西班牙交换。5月11日,从西班牙返回的最后一名学生解除了隔离,张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尽管国外疫情肆虐,但在学院各级领导、西语专业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分四批归国的14名西语学生无一感染。语传学院记者特地采访了这位被同学们称为“笑笑姐”的西语老师,来聆听她接学生回家的故事。#

232246511.jpg

 

【“即使你们没有人回复我,我也会继续说下去。”】

 

“不戴口罩就别出去,没有口罩就不出去。”

“今天我又来了啊,你们今天谁也不许出去,就在家给我呆着啊!”

“即使你们不回复,嫌我唠叨,但我还是一定要说,没事就别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这些是3月初,张老师给14名在西班牙交换学生通过微信发送的叮嘱。在采访时,老师回忆起当时精神紧张的自己也忍不住释怀地大笑起来。2月29日,当国内全面抗疫的同时,新冠病毒已悄悄在欧洲大陆蔓延,然而大部分欧洲国家尚未重视,在西学生还没有回国的计划。这时,张老师突然接到了一位焦急的学生家长的电话。

谈起尚在西班牙交换的孩子,电话另一端的家长深深地为孩子的安全担心,情绪十分焦虑。“家长岁数都不小,肯定特别慌张才会在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面前崩溃。”张老师试图捕捉当时自己同样的焦虑感,“我知道这事很急,就立马反映给系主任佟老师,佟老师第一时间反映到院里。当晚学院就建立了西葡访学回国事宜群,党委书记,主管本科的副院长和副书记,系部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还有正在西班牙访学的老师都在群里。开会一直开到了半夜十二点,因为涉及外事、学生管理、疫情防控、教学等很多协调工作,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处理。”

第二天,她就和辅导员孙老师加入了由学生家长组建的微信群。“我们主动安抚家长的情绪并提供详细周密的参考意见,分析利弊,充分给予学生是否回国的自主选择。”

与此同时,张老师总会在学生群里提醒防疫的注意事项,“这是我每日必做事,我知道学生嫌我唠叨,因为我发@所有人信息的时候经常没有人回复我”,采访中张老师爽朗地笑了,“就像是我一个人的留言板,我在上面独自表演。但是当我说‘即使你们没有人回复我,我也会继续说下去’的时候,他们能回复我几个表情我都是很开心的”。

 

【“老师会时刻陪伴着你的!”】

 

“在中国全面抗疫的严峻时期,西班牙仍处于正常教学的状态,学生没有接到任何停课停学的通知。在西交换的学生考虑到课程还没有结束,回国可能影响学分兑换,甚至毕业,心里很矛盾。学院西语专业特别推出了在境外学生的‘一生一案’,关于交换学生在西班牙和国内认定的学分,14份做得清清楚楚,就希望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给这些孩子提供操作性强的替代性方案。”老师回顾起细节仍历历在目。

“14位学生,分四批回国,每一波回来的学生我都建了一个群。3月14号左右西班牙停课,我们的第一批学生开始启程回国。最后一批是4月1号的两个男生。”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措手不及的情况纷纷涌现,比如航班减少、多国不允许转机等,回国的航班变得一票难求。张老师从学生确定行程,到安检登机,再到转机,直至落地、隔离,始终关注陪伴着学生。张老师开玩笑地说,“那些天,我白天上课是北京时间,晚上就切换成了马德里时间”。

“孩子们超级听话,登机前做好了各项防护措施。我一再强调绝对不能摘掉口罩!孩子们一一照做。他们乘坐的四趟航班里,其中三趟都有新冠肺炎感染者,但是我的孩子们都健健康康的到家了!”张老师说到这里感概万分,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也为老师的工作提供了信心和动力。

“宝贝,加油!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老师会时刻陪伴着你的!”这是老师半夜握着手机给学生们的留言。她相信,在面临未知风险的时候,孩子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接受挑战,她会去做他们最强大的后盾。

 

【“妈妈很忙,哥哥姐姐要坐飞机回家。”】

当记者问到“您觉得这一次的经历会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和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的时候,张老师的音调慢慢低了下来。“我以后可能会带很多很多的学生,但是1701班的学生我永远不会忘记。这26个学生是我第一届完整的学生,他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不只是‘第一届’,还有这一次的经历,我希望这是他们人生中唯一一次这样的体验。”

“这些天的确对孩子有点亏欠。”谈起三岁的儿子,张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上网课、带孩子、接家长电话、回信息,我不能停,因为每一秒对他们来说都是煎熬。所以为了不被打扰,就只能把ipad扔给孩子玩。甚至有一次,孩子尿裤子,没法换,他只能拖着湿嗒嗒的裤子,默默看着我,等着我挂电话。”张老师顿了顿,“其实他对病毒有概念,‘出门要戴口罩’,‘妈妈很忙,哥哥姐姐要坐飞机回家’,这是他常念叨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回顾这两个多月来的历程和各方的共同努力,张老师由衷感叹:“他们(学院领导)都很关注孩子的实时状况,关心每一个学生。每一次我在群里汇报消息,王书记、高书记、杨院长都会即时回复,他们一直在肯定我们,这是很鼓舞人心的。你会觉得你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在支持着你,这让你有动力去熬夜、去做这些繁杂的事情。这是一份很让人有共鸣的工作,虽然过程很累、很辛苦,但是你所做的一切都能被人看见、都能被人肯定,这会让你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老师为学生的无私付出,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长群里传来一声声真挚的感谢,“学院方和笑笑老师、孙老师是孩子们的坚强后盾,也给了她们强大的精神支撑!”,“感谢笑笑老师和孙老师相隔万里不分昼夜无微不至的关爱!”。一位家长这样写道,“接到孩子在北京安全降落的消息,我瞬间泪奔,揪着心也在一点点放松。连日来,为了孩子能顺利回家,国内学校一直在给孩子争取最大利益,不分昼夜与孩子们和留学的学校沟通磋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这段历程,会让孩子懂得只有强大的祖国才能护她周全!”

就在4月张老师生日那天,西语1701班的同学以微信推文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这位恩师的感谢,“非常感谢笑笑老师一边忙着学校里的教学和其他工作,一边还在担心着国外的我们!”“感谢您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刻不离地陪伴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背后整个学校的支持!”“这段时间笑笑可以说是为我们忙昏了头,过生日给自己放个小长假吧,献上云蛋糕!”“宇宙最好的班主任,没有之一,笑笑姐生日快乐,永远年轻!”……

说起留在国内的12名学生,张老师也是赞赏有加。张老师表示,这两拨学生的学分有差异,而且交换学生回来加入课堂的情况也前所未有,她担心国内的学生会觉得心里不平衡,“但是国内的学生都很能理解国外同学的处境,也很自觉地配合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班里的26个学生没得挑!”

“这些天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张老师感慨万千,“感谢自己的同事,感谢学生那么听话,感谢领导这么支持,感谢学生家长这么理解。”她说这一次真正感觉到了,语传学院像一个大家庭,“众人拾柴火焰高”。

“把所有的‘不确定’、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了‘确定’、‘可能’和‘平安’。”采访的最后,张老师很自豪地说,“我原来想,如果我要把这次经历写成一个故事,我的题目要叫‘所念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能够穿越整座欧亚大陆的,不止是病毒的无情和残酷,还有我们的爱与关怀。

232246512.jpg

语传学院记者 项子颀 荆昭延

校编: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