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名师讲坛成功举办

“跨文化沟通”名师讲坛成功举办

 

2020年6月23日晚7点,语言与传播学院“与大师面对面”云讲坛于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办。本次“名师讲坛”的主讲专家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系袁郁(Connie Yuan)教授。袁教授主要的科研领域包括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知识管理和社会因素对新科技的使用方面的影响,以首席专家身份主持多个课题,在Communication Research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本次讲坛由语言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郝运慧主持,来自校内外的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2.png

袁郁教授讲座的主题是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Styles on Expertise Judgment in Intercultural Collaboration。在讲座中,袁教授与师生们分享了她和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

第一个研究是将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多元文化的小组里,是否自信不会影响别人对你专业能力的认可,但会影响决策任务导向型的交流对一个人专业知识的认可和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健谈和支配性并不能预测对他人专业知识的认可或感知。第二个研究是将美国和中国学生随机安排在面对面交流(FTF)或计算机交流(CMC)情境中,研究发现在FTF交流中,中国人的参与度、能力、自信和影响力都较西方人低,但在CMC交流情景中则没有这种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袁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媒介同步理论(Media Synchronicity Theory)来进行进一步阐释。第三个研究是通过实验发现具有较高语言水平的团队成员更愿意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团队成员间语言能力如果参差不齐,则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识别程度较低,导致团队绩效降低。第四个研究则是通过实验发现CA(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影响了CMC讨论情景对他人专业知识的判断,被判断为专业知识较少,但在FTF讨论情境中则不明显

在讲座互动环节,由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刘凯副教授主持。师生就跨文化沟通的现状及认识和情感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刘凯老师立足国内语境,提出了两个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关注未来线上虚拟空间衍生出的交流文化与规则,比如微信群里的交流,会把线下的权利等级认知扩大化;二是在研究中应该考虑代际差异,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比较研究。

最后,郝运慧副院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袁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在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之下,对跨国学习或合作有重要的启示,为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更好沟通提供了研究支撑和现实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