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应用取向——谈学术论文创新
2020年10月16日下午,第一期“交大外语与传播学者讲坛”在思源西楼成功举办。本次讲坛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李建波教授主讲,主题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应用取向——谈学术论文创新”。语言与传播学院院长耿纪永主持了本次论坛。
首先,李建波教授为大家梳理了二十世纪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走向。他指出,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语言的“能指”距离实体一步步走远,而这一转变正与当今的信息时代发展相符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文学研究如一片树叶,逐渐被通俗文化所侵蚀,文学批评也开始更加关心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接下来,李教授说明了语言文学研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隐喻描述激发了德国人的战争激情,到和平爱好者把地球描述成一艘世界各国共同行驶的船而逐渐熄灭战火,无疑体现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随后,李建波教授以不同视角剖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作品,以此告诉同学们在写作论文时要学会创新和改变视角。
随后,李教授介绍了目前语言文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他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满足于“为外国打工”,即选择外国学者关注的话题、用外国学者采用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得出外国学者已经得出过的结论。因此,如何立足于中国问题进行外国语言文学的创新性研究,成为了当下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紧接着,李教授讲述了自己过去担任期刊主编的经历,并为同学们的论文选题提出了三条宝贵建议。第一,要避免将外语研究与英语作为母语的研究相混淆,以“楼上人”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新的研究问题;第二,要选择有关中国问题的选题,从解决中国问题的需求出发,才能发现外国人研究成果中对中国问题的不适应性,从而找到应用价值最高且有新意的话题;第三,是在益于创新的领域开展研究。
最后,语言与传播学院院长耿纪永对李建波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在关于语言和传播两学科的合作交叉以及具有中国视角的外语研究方面,为老师和同学们今后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方向。
文字:肖卓
图片:韩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