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践 | 探索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语传学院暑期实践团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研究生

暑期实践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当夏日的热浪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热情碰撞,会燃起什么样的火花?

2022年暑假,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我校研究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际行动和昂扬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

为体现我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风采,展示实践成果和团员收获,微信平台将集中对社会实践进行专题宣传报道,传递青春力量。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语言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实践之旅,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花.png


为助力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功能,青春献礼红色二十大,提高支部成员凝聚力与使命感,语言与传播学院21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生党支部组织7名同志,组建“北京绒花实践调研团”,通过资料深度整合、人物专访以及参观体验等方式,探索中轴线上的非遗文化,把握北京绒花的历史沿革,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工艺,深入考察北京绒花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挖掘绒花背后的故事与未来发展潜力,感受北京绒花的魅力,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人物专访 · 与大师面对面


8月13日下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隆德堂青瓷艺术茶馆,采访了北京绒花的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冬奥颁奖服绒花提供团队领头人、绒创斋创始人蔡志伟老师,从理论到实际,听大师全方位解答绒花传承热点问题,了解绒花产业与市场现状。

1.jpg

成员与蔡老师合影

2.jpg

采访

参访中,蔡老师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绒花绒鸟带到采访现场,其中甚至包括时装走秀中佩戴的绒花。绒花做工精致,有的鲜艳欲滴,有的淡雅秀丽;绒鸟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从这些艺术品中,实践团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蔡老师高超的技艺以及一位手艺人对自己所热爱事业的坚守。而蔡老师在保护推广绒花技艺,传承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也让成员感受到我国工匠精神的独特内核。相信北京绒花在蔡老师的推动下,在各位绒花手工艺者的学习传承中,会不断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会不断在沉淀中焕发新时代光芒

3.jpg

蔡志伟老师制作的绒花绒鸟


参观体验 · 绒花亲制学习


8月14日上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位于西城区大安澜营胡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读美·安澜Space,亲身体验绒花的制作过程,从实践层面深入对绒花的认识。

首先,实践团成员认真地听取了老师对绒花发展历程的讲解,了解到绒花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悠久历史。随后,成员们参观了体验馆中展示的绒花成品,一朵朵绒花造型雅致、色彩丰富,不但可以包含传统的元素,更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新造型。

4.jpg
5.jpg

体验馆展览的绒花成品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按照老师指导的步骤,开始进行绒花制作。首先,将打磨好并染好色的绒条剪成长度相同的几段,每段分别对折做成花瓣,然后进行修剪。看似简单的修剪却是最耗时耗力的步骤,既要将粗细均匀的绒条修剪成花瓣的形状,又不能剪掉太多影响美观,因此非常考验实践团成员们的动手能力与耐心程度

修剪之后用铜线穿过珍珠和蝴蝶。并将线捻紧,最后将花瓣、步摇与簪子用弹力线缠在一起,就完成了成品的制作。整个过程耗时约2小时,而如果再加上前期制作绒条、染色等步骤,则会花上更多的时间,可见一枚小小工艺品背后所承载的技艺之美与匠心之美,而这也让团队成员对手工艺者多了一层敬佩,对中华非遗文化传承多了一重思考

6.jpg
7.jpg

实践团成员制作绒花

通过亲身体验绒花的制作过程,成员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从古至今,绒花的延续与传承离不开无数手工艺者的艰辛努力。正是由于他们不断地打磨技艺,推陈出新,并结合时代特色改进制作工艺与染色方式,才能制作出更加精美漂亮的绒花,才能为传统非遗文化注入时代生机与活力,才能为如今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增添这绚丽多彩的一笔

8.jpg

成员制作的绒花

9.jpg

成员与绒花制作老师合影


xingxing.gif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早在2009年,“北京绒花(鸟)”就已被定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如今大力加强非遗文化保护的背景下,团队成员通过与北京绒花传承者蔡志伟老师对话,后又亲手制作绒花,接触了贯通古今的北京绒花文化,深刻认识到北京绒花传承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领悟到手工艺者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并意识到作为党员与发展党员所肩负的文化传承使命,立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为北京绒花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END

10.png


供稿:语传学院北京绒花实践调研团

编辑:李佳婧

责任编辑: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