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 交大外语与传播学者讲坛第48期——谭琼琳讲席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9月29日下午,第48期北京交通大学外语与传播学者讲坛于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讲坛的主题是“符合适应性:中国书法在美国现当代诗中的诠释与调适”,主讲人为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谭琼琳讲席教授。讲座由我校语言与传播学院院长耿纪永教授主持,来自我院和国内各兄弟院校的27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以中西互鉴:文本的诠释与调适为主题,以迪克·阿伦、霍华德·奈莫洛夫、加里·斯奈德等诗人的诗作为例,探讨中国书法在美国现代诗及其副文本中的按受与改写审美研究。
谭教授首先从符号适应性的总原则谈起,阐释了其定义及符号适应过程,指出符号适应过程包含“文化移入”与“文化适应”,中国书法在美国的“符号适应”包含了“诠释研究”和“调适研究”。
接下来,谭教授介绍了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包括“物象为本”的生命性、“书为心画”的抒情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性。谭教授通过美国民众了解中国书法的途径分析中国书法在美国现代社会的接受现状,并论证了中国书法在美国现当代社会中的改写审美原则:真、美、空、能量。
谭教授再以迪克·阿伦、霍华德·奈莫洛夫、加里·斯奈德等诗人的诗作为例,从诠释与调适两个角度阐释了中国书法在美国现代诗中的改写审美特征。
最后谭教授再举例说明中国书法对美国现代诗副文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封面、插画上。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中国书法、绘画在美国文学中的传播与接受、中美文学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耿院长对谭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要的总结,他指出谭教授的讲座信息量丰富,切入点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中国书法艺术的洗礼。
谭教授在讲座中还“授人以渔”,对如何开展类似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生动的演示。各位师生对本讲坛后续学术活动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