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 | 陈娴:和学生共同成长,与学生相互成就
个
人
简
介
陈娴,女,1980年生,中共党员,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公共英语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研一体化商务用途英语课程团队负责人、中国大学MOOC课程《商务英语》的主持人,我校公共英语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的骨干成员。2020年《商务英语》获校级“金课”、教学成果奖,并代表学校申报第二批“国家一流课程”。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留基委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项目等国家级、省部项目8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近20篇,专著教材6部。先后入选我校“红果园人才”计划、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富布赖特学者”计划,并于2019-2020年作为礼任副教授,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比较文学系进行访学交流。
#1
初涉讲台,巧立师威
总忘不了2009年初,顶着博士头衔、实则一枚教学新手的我,被安排和系部主任一同教授分级考试中排名前5%的“英语尖子生”,可谓“压力山大”。班里有个学生,口语好,思维活跃,但上过两次课便不见踪影。我很奇怪,找他了解情况,谁知他说,其他同学的口语都没有他好,质疑课堂讨论的环节都是浪费时间,到最后竟嚷嚷着要申请免听。我顿感作为老师的权威第一次受到挑战。
劝说无果,我急中生智,与他做了一个约定:这个月,我会将所有的知识点和课件提前发给他,他也可以在英语课时间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修,一个月后再来感受一下课堂。此外,我还找了两个同学,每周配合他完成口语任务,顺便“交流”一下学习进度。没到一个月,那个学生便主动来找我认错。他坦承自学感觉很凌乱,发现其他同学的书上都是满满的笔记;那些看上去简单的知识点,经过老师拓展后,变得很丰富;以前比不上自己的同学,口语也进步了很多,说得不长,但选词造句却很标准。至此,那位同学老老实实地回到课堂,对其他同学的态度也谦逊了很多。我很欣慰扭转了他之前的想法,也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大的信心。
四年后,在面对一批全新的面孔时,我自信地介绍:“我是大学团队中最年轻的老师之一,但我绝不是最没有经验的老师。”
#2
课堂之外,情感激励
我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课堂之外”。我总爱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内外的各种竞赛,不仅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更是因为“青春韶华不可负”。
学校每年的英语文化节,我总被同事调侃“特别投入”。学生有意愿没信心,我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他们找特长,排练的时候各种打Call点赞加鼓励;学生课业重时间紧,我就晚饭送到手;学生配音不得法,我就担当字幕组,编辑好,陪他们一句一句地过;戏剧没素材,就找来美剧的经典桥段,绞尽脑汁地去改编,再添加一些流行金句。等到他们上舞台的那一刻,我则秒变粉丝,举着摄像头,捕捉和记录他们精彩的瞬间。
随着指导经验的累计,我欣喜于自己能为他们去更高、更大的舞台助力。我的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北京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自2017年来,我指导的学生更是每年都入选“旨在培养青年国际视野和领袖力”的Model APEC全国决赛。
时至今日,每当我发现一篇激昂的演讲、一首感人的英文歌、一段经典的影视,我都会收集起来,琢磨着要下一次什么时候能给学生们用。这些课外时光不仅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也让我更加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如何筛选材料,使他们总能学习并快乐着。
#3
投身教改,孜孜不倦
2017年,学院推选我参加教学名师评比。彼时的我,教学之事还算得心应手,但“以慕课形式来呈现教学”的要求,令我备受挑战。毕竟我对“慕课”只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深入了解后,我发现慕课不同于课堂教学,需要将知识点以浓缩的形式提炼和讲解,这与我以往热衷于慢慢铺陈、启发互动的课堂教学习惯大相径庭。为了将这几分钟的慕课变得高效而精彩,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字斟句酌,反复演练。拍摄和后期也极其不易,制作字幕,降噪处理……幸好得到实验室老师们的帮助,最后的成品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讲解深入浅出,画面制作精良,颇有新闻联播的“既视感”。
有了这一次和慕课的“亲密接触”,我竟对它上了心。我开始游说整个商务英语组的老师,借助这种新的信息教育技术,围绕我们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制作成慕课系列,供学生们课前预习,更能有效地践行时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作为商务英语课程的负责人,我主持、参与了“有效翻转,强化自主的语言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制作”等多个教改项目,与课程组老师们携手,将线上与线下、课外与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衔接,持续优化教学效果,直至将《商务英语》推上了“中国大学慕课”的国家级平台。商务英语课程也获得了北京交通大学“金课”及教学成果奖,并代表学校冲击国家一流课程。
师者,不就该是春风化雨的教化者么?作为一名从教13年的青年教师,我最快乐的事儿,莫过于看着学生们进步,并与他们一起成长。
撰稿:陈娴
排版:陈朝露
责编:王靖雨
审核:王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