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丨交大外语与传播学者讲坛第55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作网络舆论专题报告
4月27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来到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为师生开展了题为“网络舆论聚集是社会危机,还是治理契机?”的讲座。董天策教授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讲座由语传学院副院长刘凯主持。
董天策首先从宏观政治角度说起,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以“社会治理”代替“社会管理”;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的背后揭示了从“国家控制”到“多元共治”的执政理念之变。
聚焦学术研究领域,董天策认为,学界已有研究往往将“网络舆论聚集”行为界定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即指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并将之等同于社会危机。然而,在他看来,网络舆论聚集与网络空间的群体性事件存在本质区别,其并非社会危机,而是社会治理的契机。
董天策接着梳理了近二十年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存在的三点不同,强调网络舆论聚集引发的是组织形象危机或组织管理危机,而不是社会危机。
董天策展示了网络围观与表达形成舆论压力进而推动现实问题解决的潜力。他强调,对于网络舆论聚集,在组织管理层面,应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公关研究,及时、公开、透明回应,重塑组织形象,挽回组织声誉;在社会或国家管理层面,应强化公共领域研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切实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交流互动环节,董天策针对语传学子提出的“如何看待舆论监督和网络舆论聚集之间的张力”“一有网络舆论聚集就回应,会不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撰稿:佘日恒、王艺颖
摄影:王艺颖
排版:陈朝露
责编:王晓培
审核:王虹英、郝运慧、刘凯